哎,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刚焊好的LED灯板,通电半小时就发烫变色。上周还有个做智能台灯的朋友跟我吐槽:”明明买的5mm灯珠,装进3D打印外壳居然卡不进去!”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无数小白头疼的问题——3mm和5mm LED到底藏着哪些猫腻?
为啥同样标称3mm的LED实际差出一大截?
去年我帮电子社团采购元件时就踩过这个坑。拿游标卡尺一量才发现,?标3mm的灯珠实测从2.8mm到3.3mm都有。有个浙江的厂家更离谱,底座直径竟然做到3.5mm,说是为了”增强散热”。这里给新手三个避坑要点:
- ?别信标签看实物:要供应商提供带测量图的规格书
- ?注意透镜形状:平头款比圆头款实际发光面积大20%
- ?引脚粗细要量准:0.6mm和0.8mm的引脚用的焊盘完全不同
突然想起来,去年双十一某爆款LED desk lamp的召回事件,不就是因为用了非标的3.2mm灯珠导致外壳开裂吗?
5mm灯珠的亮度陷阱
很多新手觉得直径大就更亮,这可不一定。实测过二十多款灯珠发现,?5mm的廉价产品亮度可能还不如优质3mm的。关键要看这两个参数:
- ?正向电压:3mm的普遍1.8-2.2V,5mm的2.0-3.3V波动更大
- ?光束角度:30度窄角和120度广角亮度感知差三倍
有次帮改装车灯的朋友测试,某5mm灯珠标称10000mcd,实际用积分球测才4300mcd。厂家后来承认”标的是理论值”…
电压匹配要人命
上周有个大学生团队做毕设,把3mm LED接到5V电源直接烧了一片。这里有个重要公式经常被忽略:
限流电阻=(电源电压-LED电压)/电流
假设用5V电源驱动3mm灯珠(2V/20mA),电阻应该是(5-2)/0.02=150Ω。但很多新手直接照搬教程里的220Ω,结果亮度不足又去加大电压——啪!灯珠当场挂掉。
真假抗衰减测试
教你个土法子鉴别LED寿命:
① 用可调电源调到额定电流的1.5倍
② 点灯10分钟后立刻泡冰水
③ 晾干再通电看是否变色
去年用这个方法测出某网红品牌的5mm灯珠合格率只有62%,他们宣传的”50000小时寿命”根本经不起折腾。反而是东莞某小厂的3mm产品全程稳定,后来才知道人家给医疗设备供货的。
小编观点
逛了五年电子市场后发现,?3mm灯珠水更深但利润更高。要我说啊,新手入门就认准老牌子的5mm基础款,等摸透电路特性再玩3mm的。对了,最近发现个骚操作——把3mm灯珠的环氧树脂磨掉0.5mm,居然能当微型投光灯用!不过这玩法太费手,下回再细说…